标准大气压下,水在0℃时会结冰。这是一条很基本的物理规律。那么,非标准大气压下呢?实际上,科学家们早已发现,水可以在远低于 0℃的情况下以液体形式存在。
不久前,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PNNL)物理科学部发现,水不仅能在极冷的温度下(例如零下 80度)以液态形式保持稳定性,还能以两种可逆的结构构象存在。该研究成果被发表在 Science,论文题为《Reversibl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supercooled liquid water from 135 to245K》(从135K到245K的超冷液态水可逆结构转变)。
论文中的温度单位K代表Kelvin(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温度单位,即开氏温标,而我们经常所说的摄氏度是指摄氏温标。将论文中探讨的温度范围转换成我们常说的摄氏度,即-138.15℃到-28.15℃。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如此低的温度下,水依然能以液态形式存在。
在最新研究中,PNNL团队使用红外光谱技术,成功观察到了用激光摧毁一层薄冰时水分子的定格运动,制造出了持续时间仅几纳秒的超冷液态水。他们使用超冷水的定格“快照”获得的新数据表明,超冷水可以凝结成致密的类似液体的结构。这种较高密度的结构与较低密度的结构共存。随着温度从零下28.15摄氏度降至零下83.15摄氏度,高密度液体的比例迅速下降,表明零下83.15摄氏度的水由两种结构混合而成。
在论文中,PNNL 团队科学家们将其称为超冷水(supercooled water)。但凝固点最低可以到什么程度,PNNL 团队目前还没有充足的温度和压力数据,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冷天暴风雪发生前,霰是如何形成的;还可能有助于了解液态水如何在太阳系内的冰冻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存在;此外,超冷的水蒸气还形成了彗星身后引人注目的彗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