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媒体报道
热点科普|《流浪地球》里的 “人体休眠” 和低温医学
发布时间:2019-02-20 16:31:43 作者:传宝

image.png


全球热议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关注和憧憬。片中,国际空间站的“休眠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处“黑科技”硬核科幻情节,其实和低温医学、生命科学息息相关。


image.png

影片中,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吴京饰)搭载着国际空间站在星际穿梭执行关键任务,几次进出“休眠仓”(“hibernation area/unit”),以到达预定宇宙空间和抵御有害环境。按照电影情节,地球需要经过2500多年流浪才可以到达新的星系,找到新的家园。类似的场景也多次出现在《三体》、《星际穿越》、《异形》、《深空失忆》等科幻作品的太空旅程篇章之中。


image.png


理想中的“人体休眠”就像动物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一般,通过建立一种反应麻木的静态栖息环境,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减缓,几乎不需要补充外界食物和能量,而使宇航员等特殊人群能够安然度过诸如漫长的太空飞行时间的一种手段。


image.png


人体作为高度进化的恒温动物,真的可以实现休眠吗?低温医学技术的发展为其实现带来了希望。医学研究领域引入低温休眠,已经用于治疗新生儿脑病、大脑外伤、脊髓损伤。降低患者体温有助于减少血流不足状态下的身体组织缺血性损伤。目前,医学诱导性降低体温多用于危急手术以及关键器官移植将人体体温降低到18℃甚至更低,借助体外膜肺氧合(ECMO)体外循环技术,使患者进入休眠状态。这时患者基本上没有脉搏、血压和脑电波。这样的好处是降低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率,达到更好的手术条件,大大的提高各种意外伤害的医治能力。



“人体休眠”暂时还只是在医疗机构里用于各种危重病人的治疗,休眠状态只是减缓或降低了身体的代谢,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运行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长时间的休眠会导致身体的肌肉和诸多内脏产生萎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综合这些因素来讲,现在的休眠技术还不够成熟,想要依靠“人体休眠”进行星际旅行只能属于科学幻想,距离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外很多机构将“人体休眠”与“人体低温保存”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与低温医学和生命科学密切相关,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人体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或许能加速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正致力于开展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低温保存研究,本基金会资助其开展的“人体低温保存”研究计划,已经完成了“亚洲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和“国内首例异地异地转运人体低温保存”,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其中中央电视台就对此项研究进行了客观的报道和分析,认为此项技术或是人类“暂停生命”展开星际旅行的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实现数千年以上的星际旅行梦想。


image.png

(上图来源:央视新闻)